健康生活,从“饮”开始! —— 饮用水安全常识多知道
水乃生命之源,安全、健康的饮用水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。掌握一些基本的饮用水常识,养成良好饮水习惯,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!
一、饮水安全是基础
- 认准来源:饮用自来水、桶装水、瓶装水或合格的净水器出水。切勿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、湖水、井水(除非经专业检测合格)或来源不明的水。
 - 烧开最保险:自来水是最经济安全的饮用水来源。喝自来水,务必烧开沸腾1-3分钟,能有效杀灭水中绝大部分致病微生物。
 - 桶装水注意:
 
选择正规厂家生产、有QS/SC标志的产品。
检查桶身是否透明清澈、无杂质、无异味,封口严密。
- 开封后尽量在7天内喝完,饮水机要定期清洗消毒
 
(建议1-2个月一次),避免二次污染。
饮水机应放置在阴凉避光处。
- 净水器维护:如使用家用净水器,务必严格按照说明定期更换滤芯!过期滤芯不仅无法净化水质,反而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和二次污染源。
 
二、科学饮水促健康
- 每天喝多少?成年人建议每日饮水1500-1700毫升(约7-8杯)。天气炎热、运动出汗、生病时需适当增加。
 - 少量多次喝: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!养成定时、少量、多次饮水的习惯。早晨起床、两餐之间、运动前后都是补水的好时机。
 - 白水是首选:白开水是最佳饮品,经济实惠,不含糖分和热量。淡茶水也可以。尽量减少含糖饮料(汽水、果汁饮料等)的摄入。
 - 温度要适宜:避免饮用过烫的水(高于65℃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),也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冰水,尤其是运动后或空腹时,以免刺激肠胃。温水(35-40℃左右)更佳。
 
三、水质异常要警惕
- 看:水质是否浑浊、有悬浮物、颜色异常(发黄、发红等)。
 - 闻:是否有异味(土腥味、霉味、氯味过重、化学药品味等)。
 - 尝:是否有异常味道(苦、涩、咸、金属味等)。
 - 发现异常怎么办?
 
立即停止饮用!
若是自来水,可向当地自来水公司或供水部门反映。
若是桶装水或瓶装水,联系供应商,必要时向市场监管部 门投诉。
排查家中管道、水龙头或净水设备是否出现问题。
- 破除饮水误区
 
- 误区:“千滚水”(反复烧开的水)会致癌?
 
真相:符合标准的自来水,即使多次烧开,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,不会致癌。但长时间沸腾可能导致水蒸发浓缩,口感变差。
- 误区:“隔夜水”有毒不能喝?
 
真相:烧开的白开水,如果盖好盖子存放在干净容器中,隔夜(一般12-24小时)饮用是安全的。但敞开放置时间过长(如超过24小时),灰尘、细菌可能落入,不建议饮用。
- 误区:矿泉水比纯净水更有营养?
 
真相: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矿物质含量。矿泉水含天然矿物质,纯净水几乎不含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日常饮水主要是补充水分,矿物质主要从食物中获取更重要,根据个人需求和口感选择即可。
五、安全储水小贴士
- 使用干净、密闭性好的容器(如玻璃杯、水壶、带盖水杯)
 
盛装饮用水。
- 避免使用长时间未清洗的保温瓶、塑料瓶
 - (尤其PET 1号瓶不宜长期重复使用)。
 - 储存时间不宜过长,凉白开建议当天喝完
 
六、常用包装容器材质小贴士

水润万物,生命之本!
掌握常识,安全饮水!
点滴好习惯,健康长相伴!